不讓兒子為長輩期望而學習 校長媽媽支持兒子冷門興趣專注畫迷宮
發布時間: 2019/05/13 15:44
最後更新: 2020/05/18 12:28
學芭蕾舞、游泳、鋼琴、小提琴……很多父母不惜重金,也不理會孩子是否有興趣,根據自己的意願將子女的課餘時間表填滿,以美化履歷,為升學做準備。假如你的孩子告訴你,他想研究地圖、研究港鐵、研究迷宮這些冷門興趣,你肯讓他花時間發展嗎?
7歲的葉承旭,3歲喜歡海洋生物、4歲愛上研究地圖、5歲迷上港鐵,6歲那年,他瘋狂地繪畫迷宮畫,一年之間畫上了200多幅,每幅都不盡相同,全是原創,早前更獲團體邀請,擔當迷宮設計師,在西九童樂場設計一個供12歲以下玩樂的立體竹棚迷宮。
葉承旭的媽媽堯堯是幼稚園校長,爸爸Sinclair是攝影師,他們都異口同聲表示,只願孩子有快樂童年,做自己喜歡的事。
媽媽堯堯笑說,兒子平均每9個月至1年,便轉換一次興趣,當他投入某項嗜好,便會很專注,不會分心。她說︰
3歲那年,天天畫魚,畫了一整年,大概曾畫過的海洋生物,足可申請世界大全。但他不參加比賽,沒有甚麼獎項,故不是主流世界定義的「叻孩子」,但我們沒所謂,並相信人生不應只有學術一條出路。
在這對開明父母眼中,孩子叻不叻,並不是靠參賽或獎項來衡量。
承旭對迷宮感到興趣,是爸爸Sinclair首先發現的。爸爸平日整理攝影圖片時,都會與兒子一起欣賞,有次給他看一幅草被迷宮,還鼓勵他創作自己的迷宮,意想不到這個小建議,卻令承旭的想像力來了一次大爆發。
我也驚訝他怎會想到這麼多設計,僅3至5分鐘便完成一幅,符合邏輯,各有出入口。去年除夕,他把2019年變成迷宮送給朋友,我很想為他結集出一本迷宮書。
後來獲邀創造立體迷宮,承旭很認真地去思考不同機關,有些可行、有些太天馬行空。但Sinclair指出不管如何,也會記錄下他的點子︰「因為他的每一個想法,都很珍貴。」
承旭為童樂場設計的迷宮,面積有9米×9米,迷宮內所有機關,例如鏡面、隧道、水池和鬼腳遊戲,全是他的構思。竹棚迷宮完成後,吸引了很多小朋友來玩,有人知道了承旭是設計師,更請他即席畫一幅作禮物。
媽媽堯堯說,兒子不玩手機,自幼也不太愛看卡通,升上小一後,才跟同學看《爆旋陀螺》。兩夫婦並不覺得,興趣有熱門或冷門之分,只是支持兒子樂在其中。他們對兒子的教育,都是走出傳統的,不希望兒子為長輩的期望而學習,並認為這個年紀,有很多天馬行空的念頭,他們會追隨和配合兒子的興趣,盡力陪他實現。
媽媽笑着說,兒子愛研究地圖時,就由九龍街道圖開始,天天攤在地上慢慢看;愛上港鐵後,就要求坐勻全港的巴士路線和地鐵路線。媽媽說︰
他有雙攝影眼,對有興趣的東西會複印在腦中,我們想不到他為何會喜歡研究地圖和港鐵,但他懂的東西,有時已超過我們理解。
結果,爸爸把所有路線找出來,用一年到過所有港鐵站。兩夫婦憶述,兒子坐車時很安靜,不時叫得出下一個站,正在位處哪條街道,搭港鐵時也開始懂教人轉車。承旭的興趣還包括搜集港鐵指南,這個任務又要勞駕爸爸了,終於歷時一年才全部搜集成功。
至於要搭勻所有巴士路線,似乎較難達到,爸爸也只能找出全港最長的路線去滿足兒子,但同時並告訴他,待他18歲有自立能力時,可以自行完成這個創舉。
爸爸一直不覺得兒子很特別,反而認為小朋友個個都是小玩家,只視乎大人能否相陪而已。
我兒時爸爸不太陪我,也感到遺憾;到我今天陪伴兒子,會非常專注和珍惜,相伴時不會隨便拿手機出來,這是我對他的承諾。
升上小一的承旭,愛上了研究古生物,夫婦倆又要張羅相關書籍了,雖然要四處搜尋,找日本、內地的出版物,但他倆甘之如飴,只為盡力延長兒子這份求知慾。他們認為,小朋友的學習能力,往往超出成人想像,故希望能守護孩子的興趣,說不定興趣也可以成為職業。
撰文 : 胡麗珊 TOPick記者